▲ 日媒深度分析CPBL蛻變史。(圖/記者李毓康攝)
記者王真魚/綜合報導
在台灣於2024年世界12強賽中擊敗日本隊奪冠後,日本媒體近日發表了一篇深度分析文章,探討台灣職業棒球聯盟(CPBL)如何從昔日飽受醜聞困擾的處境,蛻變為今日台灣人民的驕傲。
《Spportunity》報導中指出,台灣職棒與日本棒球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。自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開始,棒球就被引入這個島嶼。1931年嘉義農林學校打入甲子園決賽的故事,至今仍被視為台日棒球交流的經典案例。
文章特別關注了台灣職棒的誕生背景。1989年成立的CPBL在初期深受日本職棒影響,多位日籍教練如引地信一、森下正夫等參與球隊建設。然而,台灣職棒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並非技術或資金問題,而是信任危機。
「連續爆發的簽賭放水事件反映了台灣特殊的社會環境。」該文分析道,「缺乏合法博彩渠道、球團資本實力不足以及組織犯罪滲透,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CPBL的信任崩塌。」
文章指出這一現象與日本職棒1970年代的「黑霧事件」有相似之處,但台灣的情況更為嚴重且反覆發生。
針對2006年到2008年接連發生的假球案,文中談到了米迪亞暴龍整個球團都涉及放水事件,「該球團的經營有黑道介入,最終被迫解散。每當人們以為已恢復信任時,放水事件又再次發生。就是這樣不斷循環。」
日媒曾就此事詢問台灣棒球相關人士,他們說:「台灣沒有公營賭博,但由於國民性本來就喜歡賭博,許多人參與非法賭博。而且經營職業棒球隊的企業資本實力薄弱,容易被反社會勢力利用。」
▲王建民。(圖/記者李毓康攝)
2013年第三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成為台灣職棒重生的轉捩點。在台中舉行的比賽吸引空前觀眾,台灣隊進入八強,重新點燃國人對棒球的熱情。 過去,台灣最優秀的球員如王建民、陽岱鋼往往直接進軍MLB或NPB發展,而非CPBL。這反映了當時台灣職棒的尷尬處境。
然而,隨著CPBL形象重建,越來越多優秀球員選擇留在台灣發展,提升了聯盟整體水準。 2023年台北大巨蛋落成,標誌著台灣棒球基礎設施的躍升。
2024年,台灣在東京巨蛋擊敗「侍Japan」奪得世界12強賽冠軍,更是將台灣棒球推向新高峰。選手凱旋時,F16戰機護航、全國舉行遊行慶祝的場面,象徵棒球已真正成為連結台灣社會的國民運動。
如今的CPBL有六支球隊,包括由日本名將平野惠一、古久保健二執教的球隊,以及有日本樂天集團支持的樂天猿隊,展現台日棒球深厚的連結。日媒直指,從最初的挫折到如今的榮耀,「台灣職棒歷經風雨,終於綻放光彩,成為全民驕傲。」
▲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戰,中華隊拿下冠軍,總教練曾豪駒高舉獎盃。(圖/記者李毓康攝)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