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中信兄弟與樂天桃猿本壘攻防。(圖/翻攝自CPBLTV)
記者歐建智/台北報導
當初大聯盟設立「波西條款」(Buster Posey Rule),是為了防止捕手在防守本壘時被跑者衝撞導致受傷,中職在2016年1月決定跟進,但原本保護捕手的立易,卻變成限制捕手守備的條款,該如何取得平衡點,回歸立法本意是聯盟應思考重點。
大聯盟巨人隊波西在2011年5月25日由於在本壘被衝撞導致嚴重受傷,因此訂定「本壘禁止衝撞」規範,就是所謂「波西條款」,在2014年開始實施。
韓國職棒在2015年跟進波西條款,日本職棒在2016年也跟進,中華職棒也在2016年1月19日總教練會議決定跟進,制訂「妨礙守備、妨礙跑壘與捕手碰撞」規則。
規則中針對「本壘碰撞」有4個規則,隨著比賽的進行,產生很多的爭議,同樣站位及狀況有時是跑者出局,有時是捕手被判阻擋,每每造成球隊的抗議。
為了彌補規則的不足,聯盟訂定了多個規則補述,而有「封壘阻擋」的規定,讓規定可以更完備,但補述愈多造成捕手更難以適應及無所適從。
一個立意是保護捕手的條款,反而成為限制捕手守備的規定,捕手除了配球、抓盜壘、擋球、接球之外,還要想著本壘攻防如何站位,才不會被判定阻擋,讓跑者得分,捕手的工作真的很難。
再者,捕手除了守備要做這麼多的工作之外,還有兼顧到打擊,打擊不好無法站穩一軍,真的不好當。
由於各隊、每位裁判或者審判委員對於波西條款的認定不一致,所以最後裁定的判決也不同,也就引發各種爭議。
中職曾舉辦過台、日、韓職棒裁判講習會,針對「本壘碰撞」進行討論,但日職、韓職及中職對於「本壘碰撞」的執法並不相同,而由各國職棒訂定各自標準,當然因應國情,中職與大聯盟的「本壘碰撞」執法也有差異。
如何依保持保護捕手的本意,去思考規則的修正可以更完美,是聯盟應去思考的重點,但最重要的讓各隊了解聯盟執法判定的一致性,才能讓所有人都信服,否則明年、後年、到更遠的以後,「本壘碰撞」的爭議會一直繼續。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