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12強情蒐團隊。(圖/徐樂提供)
記者楊舒帆/綜合報導
從1人擴增至20多人的團隊,中華隊12強情蒐小組成為奪冠幕後功臣。從經典賽就開始累積的龐大資料量,加上體育署每年1600萬元的常態化補助,讓情蒐工作更加完善。在灼見運動數據執行長徐樂協助下,結合數據分析師與球員出身的情蒐人員。透過系統開發與客製化報告,提供情蒐資料,為中華隊在12強賽事提供關鍵戰力分析。
「9天看25場加勒比海大賽」,這只是情蒐小組其中一步的工作。中職會長蔡其昌日前談到情蒐小組,他說:「從1個人、3位分析師,一直到比賽正式開始,擴增到20多人的團隊,除了選手像林瀚、(吳)昇峰、(陳)瑞昌,還有一大堆台大博士,來做數據上的分析。」
灼見運動數據執行長徐樂2019年開始協助中華隊一級賽事情蒐工作,2020年是他人生的新開始,成立新創公司,成為全台第一個開發棒球數據蒐集及分析應用相關業務的公司。
國家「一級賽事」的精進計畫,目的將國家隊培訓與情蒐工作「常態化」。體育署每年1600萬元補助中職進行國家隊常態化情蒐工作,如遇到特定盃賽再補助1300萬元,針對參賽國家選手做更完整的情蒐,12強賽的情蒐團隊,成為教練團與球員口中的幕後功臣。
究竟12強賽事的情蒐資料量有多大?徐樂沒有具體的回應,不過他舉例,每位打者80至100個打席是基本數量,重點選手甚至需要更多。必須下載上千個比賽取得資料。為求完整,常常要抓超過60人以上的量,甚至單一球隊超過100人也是常有的事,因此累積數據量的龐大可想而知。
聯盟推動常態化最重要的是能拉長工作時程並長期性溝通,徐樂透露,公司開發系統去剪輯影片、分析資料,得以增加工作效率,一旦效率增加,所蒐集回來的資料也以倍數成長。
情蒐比賽通常由兩人一組,包含有分析員看數據,另一個是教練球員出身一起討論。教練與分析員一起討論報告,談數據上的對應。這個組合可以平衡數據派、教練派,避免兩派不同觀點在關鍵時刻產生分歧。因為情蒐時程拉長,可以去磨合。
情蒐有必要到現場觀察嗎?徐樂指出:「比賽影片是最基礎,現場看是找細節。」例如打者上壘後的小動作,是否有意圖進壘,投手牽制小動作,手套開合的球種等。他以陳晨威金牌戰盜本壘為例,如果轉播沒切到就無法掌握,若有到現場觀賽,就能立體描述球員風格。
再以投手為例,若投手從牛棚轉先發,賽前傳接球時,可以觀察是否嘗試其他球種,這些都只有現場看得到。現場觀戰還可以印證情蒐資料正確性,例如某打者內角球打不好,但他可能馬上調整,打擊區站得較後,站位不同後內角球就變紅中,現場觀察能立即發現。當然若因經費等問題無法到現場,還是有機會彌補,只是這些細節可能需要透過大量資料堆疊才能分析。
情蒐需要龐大人力、資源的原因?徐樂指出,團隊不會拿一大堆數據給要比賽的教練和球員,這些資料都需消化後寫成報告。最初報告寫滿兩三頁,經過層層精簡,並思考如何用影片呈現,影片也會有不同版本,精簡到最簡化,最後告訴選手的,都是最重要的事。
教練團陣中每個教練所負責的項目不同,因此製作不同版本的「客製化」報告,球員也有客製化資訊,例如給美職體系出身的林家正就有不同內容,中線站位也有不同的小卡。情蒐還做到即時性,如同蔡其昌會長提到,選手一個打席結束後,馬上可以到情蒐室,看進壘點的圖和揮棒球種,都呈現在平板電腦上。
徐樂憶起中職秘書長楊清瓏老師說過,「溝通很重要。」回過頭來看確實是最重要的事,因此會先提前理解教練需求,根據他們提出的問題,透過資料回答。這次對戰日本三次,第二次、第三次都準備不同的資料。
明年將迎接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,情蒐小組也將無縫接軌,持續迎接下一個挑戰。
▲12強情蒐團隊。(圖/徐樂提供)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