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全運會,卡巴迪。(圖/記者魏立信攝)
記者魏立信/宜蘭報導
106年全運會21日至26日在宜蘭舉行,其中卡巴迪這項運動首次納入全運會項目,這項看似簡單的運動,其實不只講求體力、敏捷,更要求瞬間反應能力以及戰略。
卡巴迪起源於南亞,1990年北京亞運成為正式競賽項目,在亞洲盛行已久,發源地之一印度、伊朗、巴基斯坦是目前公認的強權。
卡巴迪與「老鷹抓小雞」有相似之處,但更為激烈、技巧,比賽時每隊派7人上場,進攻方派1人為「進攻者」,有30秒的時間至對方半場進行攻擊,只要與對手有身體有接觸並退回中線,即可得到1分,隨後交換進攻權。
防守方除了要避免觸碰外,也可試著擒抱、阻止進攻者回到中線,若成功阻擋也可獲得1分;當被觸碰到失分後,被觸碰者將要退場,等待隊友進攻得手後才能「復活」回到賽場,當己方讓對方7人全部退場則可額外得到2分,對方7人再回到場上繼續比賽。
▲防守方可擒抱阻擋進攻者回中線。(圖/記者魏立信攝)
由於攻守皆可得分,也讓卡巴迪延伸許多戰略,可以選擇進攻消耗對手體力、在防守時取分等等,此外,卡巴迪也相當講求團隊,必須靠場上溝通、同步動作才能有效限制對手。
卡巴迪競技時,需要擒、抱、抓、摔等技巧,也需要閃躲,因此許多選手都是從田徑、角力等領域轉鍊,目前較少專項選手,卡巴迪協會希望能藉今年首度在全運會亮相,讓卡巴迪受到各縣市關注,藉此發展基層,提升整體實力。
▲新北市羅佳偉(5號)是國內唯二打過印度卡巴迪職業聯賽的好手。(圖/記者魏立信攝)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