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雲

未來終於是你的 鄧肯19年生涯5大經典語錄

點評:經典啊

▲馬刺鄧肯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
體育中心/綜合報導

NBA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鄧肯在40歲宣布退休,經歷19個球季,15像數據隊史第一,獲得5枚冠軍戒指與2座最有價值球員。維克森林心理學系畢業的他,把許多心理學哲理運用在球場上,換來馬刺近20年的盛世。

“Paper doesn’t mean anything to us. It’s about going out there and playing together. It’s about chemistry and people accepting roles. More talent doesn’t always mean you’re a better team.”
(個人數據不代表什麼。重要的是我們一起在場上奮鬥,良好的化學效應與有效執行戰術。一支球隊囤積再多的天賦也不代表他們是一支優秀的球隊。)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鄧肯的個人數據一向不是最頂尖的,卻能帶領馬刺隊叱吒聯盟19年。這幾年馬刺球風不華麗卻扎實,能夠確實執行總教練波波維奇的戰術,19年內沒拿過樂透籤的馬刺靠著精準的選秀眼光,總是在選秀後端選入符合球隊戰力需求的球員,包含首輪與次輪末端選入球隊明星的帕克、吉諾比利。

“Good, better, best. Never let it rest. Until your good is better and your better is best.”
好、更好、頂尖。絕不要讓自己怠惰,達到好的時候就努力更好;更好的時候在追求頂尖。)

儘管鄧肯早早預定進入名人堂,但他一刻都沒有放鬆,38歲時為了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,依然在休賽期間不斷苦練以及對食譜和體型嚴格控制,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膝蓋減輕負擔,延長球員生涯。

▲樸實無華的鄧肯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
“The time when there is no one there to feel sorry for you or to cheer for you is when a player is made.”
(當你不在乎外界是對你的職業生涯歡呼還是失望的時候,一個偉大的球員就誕生了。)

曾經馬刺隊被聯盟與球迷視為眼中釘,認為馬刺隊比賽節奏過慢,觀賞度不高影響收視率。但鄧肯與馬刺隊不在乎這些,不改打球風格,默默地收下五冠近幾年轉而成為聯盟最受關注的球隊之一。

“I’m surrounded by nothing but great people. I’ve been blessed with that, so really, I’ve got no choice but to be an all-around good person.”
(我被一群優秀的球員與教練團圍繞著。我很感激這一切,也因此我必須成為一位更全方位的選手。)

鄧肯進入聯盟第一年,球隊就擁有不少名將,除了海軍上將羅賓森(David Robinson)外還有射手艾利特(Sean Elliott)前小牛總教練強森(Avery Johnson)等好手。之後也陸續補進柯爾(Steve Kerr)傑克森(Stephen Jackson)包溫(Bruce Bowen)以及馬刺三劍客的帕克、吉諾比利等。每年不乏許多老將主動降薪求冠,鄧肯圍繞在這些好手身邊迫使自己進步,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帶領球隊。

▲鄧肯身影謝幕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
”I’ve never gotten too high or too low. It only messes you up.“
(我從來沒有想過高調,不過也不會讓自己太過於低調。在乎這些只會讓自己把事情搞砸。)

鄧肯是全聯盟公認最謙虛的明星球員,曾不看過鄧肯在場上怒吼或是振臂疾呼的情緒性表現,他也不像上一年退休的布萊恩(Kobe Bryant)公開巡迴接受歡呼,鄧肯只是扎扎實實地打滿整個球季,保持一貫的「老人球風」,最後季後賽遭雷霆淘汰,鄧肯走向雷霆板凳區依依恭喜贏得系列賽,之後再獨自走進休息室通道並舉手向雷霆球迷致意,而這也是鄧肯在NBA場上的最後身影。

►接收更多精彩賽事,歡迎加入《ETtoday運動雲》粉絲團

★圖片為版權照片,由達志影像供《ETtoday東森新聞雲》專用,任何網站、報刊、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,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!

關鍵字: 籃球鄧肯nba馬刺

分享給朋友:

熱門新聞

洋基明星二壘手出走 1年4.9億合約加入老虎

NBA打起來!太陽中鋒摑掌對手遭出拳還擊 火爆衝突3人遭驅逐

味全龍網羅翁瑋均 再補兄弟「工具人」周委宏

中華隊12強摘冠 韓媒反思「世代交替」差距

NBA國王教頭「砲轟一哥」後遭開除 去年率隊重返睽違17年季後賽

勝騎士、布雷克續約有譜 統一獅簽下新洋投「蒙德茲」
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