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林凱威。(圖/記者李毓康攝)
記者楊舒帆/綜合報導
美國近10年來興起追求球速的熱潮,休季期間投手投入的訓練成為關鍵,但現在另一項趨勢是追求的是變化球犀利度,並針對各個聯盟的球種設計(pitch design)。
加重球是近期的訓練趨勢,不同訓練會有不同方式,但方向與理念相似,富爾陞( Further)訓練中心負責人張立帆解釋,主要是修正擺臂機制,有重量的球,不會讓手離身體太遠,可以修正軌道,有一派認為會傷害手肘,但其實控制量及週期後,其實比較不會造成結構損害,除非一天訓練超量,才會造成負面效果。
張立帆所採用加重球姿勢共有8種,「有些人不需要丟到全部8個動作,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動作有問題會做6個動作,有些糟糕的人要做到8個。」
改善投球機制後,球種設計又是另一門學問,張立帆表示,球種設計的學問其實很有趣,可以觀察去年大聯盟投手在同一局會有單純丟變化球,這種情況以前會被詬病,但2022年開始有這樣的現象。張立帆指出,「投手狂丟同一種拿手球路,是因為數據跟情蒐分析看得到,這個聯盟打者揮空率最高的是哪一種球,韓國、日本、台灣可能都不一樣。」
談到不同聯盟的球種設計,張立帆舉例,以去年美職的統計數據來看,速度快的滑球在美國高階小聯盟和大聯盟會有高揮空率,林凱威的滑球有美國平均的水準,但在台灣不管用,因為打者揮棒速度跟不上或揮棒企圖心不夠強烈,因此揮空率並不高。味全龍陳冠偉握有的縱向指叉球在美職恐怕不吃香,因為不是揮空率高的球種,但在中職會讓打者一直揮空。
張立帆透露,大約四年前聽到球種設計一詞,大聯盟球隊會把大數據分析出來,再以聯盟的特性與投手特質來搭配球種,就是球種設計的用意。資料提供給教練團靈活運用,例如某些時刻對付打者時,派出善於投某些球種的投手登板等。
▲張立帆(左)幫助賴智垣調整投球。(圖/記者楊舒帆攝)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