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,讓當時的線審餘生活在悔恨中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文/何長發(作者前民生報資深體育專業記者,國內目前唯一連續十屆世足賽專業球評)
世界盃足球賽隨著科技的進步,卻還讓半世紀以前的錯判仍再重演!如今FIFA要讓「公平競爭」的口號實現。上屆世界盃第一次引進「門線技術」,本屆加速採用「視頻錄影助理裁判(VAR)」制度,以消除長達半世紀兩度引發的英德大戰「 門裡門外」爭議球,還有1986年馬拉度納「上帝之手」的進球冤判。此舉勢必會多少打斷比賽的流暢性再引發爭議,不過在公平透明化下發哥認為此舉是必要的改變。
▲世足賽將使用VAR系統。(圖/翻攝自FIFA)
長久以來足球賽場上減少高科技的投入,雖然能讓足球保持不可預測性以及偶然性,但是卻會帶來一再的場上爭議糾紛。發哥認為嚴重的錯判,不僅會扼殺一場經典的對決,影響了輸贏關鍵,更讓球員的一生夢想和追求被磨滅。種種弊端困擾下,FIFA主管者不該再用「人為錯誤是足球的一部分」來推卻,那才是對足球魅力的一大諷刺。
現任FIFA會長英凡蒂諾說得好:「有些裁判可能會在關鍵的判罰上出現錯誤,因為裁判和我們一樣也是人,不可能整場都判得完美無誤,也可能出錯,但我認為現在是到了改變這一切的時候了。」
▲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,讓當時的線審餘生活在悔恨中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誠如英凡蒂諾說的:「全世界的球迷在幾秒鐘的時間內就能看到真相,可是裁判卻也許是唯一無法看到真相的人,因為現在禁止他們看視頻錄影,我認為我們應該對此做出些改變,是時候向前邁進一步了。」
像「門線技術」第一次引進世界盃是2014年巴西世界盃,很多頂級聯賽也引入了這個技術,讓很多誤判得以避免。如今歷史性里程碑,VAR和延長加時賽可多換一人新規定將在本屆世界盃採用了,將有助於足球運動更加公平而透明。
不過我們必須認知一點即VAR制度最終只是一個輔助角色,目的是「輔助場上裁判防止誤判。」而該制度的適用僅限於判斷進球是否有效、進攻犯規導致的進球、12碼罰球之判罰、進攻犯規導致的12碼罰球、直接紅牌的判罰和認錯球員等關鍵判罰。
視頻錄影助理裁判將會不斷檢查是否出現以上6種情況的明顯錯誤,並且只會在出現以上6種明顯裁判嚴重漏判和錯判時,才會聯繫現場裁判,向場上裁判報告結果。視頻錄影助理裁判不作出直接裁決,最終裁決權歸場內裁判身上。
在足球領域,對在裁決過程中引進視頻制度等先進技術一直持慎重態度,直到2014年巴西盃開了先河。當時採用了先進的「門線技術」視頻,以輔助判斷是否進球。而4年後的俄羅斯世界盃,則將視頻輔助判斷的擴展到了12碼罰球等四大關鍵判罰。
▲VAR影像助理裁判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相信FIFA主管不容再接受當電視觀眾都看到了真相,唯裁判卻無知自己已犯了重大失誤。如今FIFA已在2017年透過聯邦杯上嘗試採用VAR技術,也證明它確實能夠輔助場上的裁判團隊。FIFA會長英凡蒂諾說過,很難達到100%的正確率,但可以做到99%。
國際足總理事會(IFAB)在其官方聲明中指出,經過過去兩年近1000場比賽的試驗,VAR技術被證明是有幫助裁判做出正確判罰的作用,因此正式批准了這一技術投入使用。並且今後在各大洲足聯的所有比賽都可以使用這項新技術。
對此引用所產生的異議聲音中,主要認為它使比賽流暢性被打斷的爭議這點,而在國際足總理事會(IFAB)公佈的資料中指出,比賽中被定義為「被VAR奪走」的時間,平均每場為55秒。不過在追求FIFA一再強調的「公平競爭」的口號前提下, 引進VAR目的是以最低程度的介入,獲取最大的效果。因此英凡蒂諾會長喊出了:「給VAR幾十秒鐘,還給你一個正確的裁決。」
從1966年英格蘭赫斯特在世界盃的射中橫楣落門線外被誤判進球,到了2010年世界盃又是英德大戰,蘭帕德長射中橫楣,反彈後球落球門線內卻被判沒進,賽後,連裁判事後都認錯了,卻礙於足球法規「裁判當場的判決為最終判決」,誰也改變不了錯判的決定。如今在高科技下可以從任何角度抓到裁判肉眼看不到的死角,藉VAR協助場上的四大關鍵判罰,用最快時間內傳達事實交給裁判作出最正確的判決,如此還原大賽的公平競爭,讓「上帝之手」從此消失,才是世人所樂見結果。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