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里約奧運隨處可見手機錄影、直播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記者洪偵源/里約採訪側記
智慧型手機的興起,讓人們生活起居都離不開它,已經不是新聞,在里約奧運上,也成為各媒體最主要的作業工具之一。
如果不曉得的人,會以為有一群人在玩寶可夢,或是在自拍,其實這些人很可能是媒體從業人員,他們在攝影師無法支援時,就會拿起手機開始攝影、錄音、錄音,甚至開直播。
在新聞訊息求快、求多的今日,媒體對手機的依賴也日益加重,記者詢問參加過2012年倫敦奧運的同業,當時媒體對手機的仰賴還沒這麼深,頂多發發短訊在社群網站上。
4年後手機已經全面攻佔,自拍棒已是媒體基本配備,甚至有許多配合手機攝影的周邊擴充器材,在里約奧運各場館與媒體中心隨處可見。
除了手機具便利性外,配額社群網站臉書與推特,媒體人員拿著手機對著受訪者拍一段,或裝個耳機麥克風自己講一段話,就能成一段新聞傳回公司。
臉書的直播功能,也成為另一個重要的工作媒介,記者18日進入選手村採訪角力國手陳玟陵時,就改用直播功能,短時間就吸引近15000人瀏覽。
但如此便利的情況下,媒體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同業,對象已經擴及觀眾甚至選手,開幕典禮時,許多選手利用手機錄影、自拍、甚至直播,把最深入最第一手的消息傳播出去。
選手所在的區域,是媒體不可能進去的地方,另外選手本身的名氣,也是吸引觀眾瀏覽的主因,且媒體在奧運採訪上,還有諸多限制,觀眾跟選手反而比較少。
也許你會說,媒體擁有專業的攝影器材,影片、照片畫質還是勝過手機,話是如此沒錯,但在訊息傳遞講求快速以及重度依賴社群網站的今日,所謂的「專業」是佔不上風的。
再試想,納達爾、博爾特明星選手,開的一段直播、錄的一段影片甚至隨手拍的一張照片,跟各媒體第一時間的發的訊息,哪個對你比較有吸引力?
還有傳統電視轉播的直播工作,雖然在品質服務上佔優勢,但它能帶給閱聽人的「樂趣」,無法與用戶自己直播、錄影相比。
智慧型手機搭配社群網站的流行,讓媒體的競爭對手擴及到閱聽人,甚至是採訪對象本身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