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陳詩欣。(圖/記者洪偵源攝)
記者洪偵源/專訪
扛起「金牌教練」盛名,並不是簡單的事情,前跆拳道國手陳詩欣就有深刻體會,轉任教練工作最初並不順遂,能一路走來,除了天生不服輸的個性,還有那懂得樂觀面對一切挑戰的態度。
選手時代憑著不服輸的個性,陳詩欣一路踢上國家隊,從陪練員再到為國出征,2004年攀上生涯高峰,在雅典奧運女子第一量級獲得金牌,為台灣自參加奧運以來首金。
退下選手身份後,陳詩欣曾在母校北體(現北市大天母)任教,後來隨丈夫董俊男定居花蓮,經營民宿與跆拳道館,並以父親陳偉雄的「林森」跆拳道館之名作為花蓮分館。
奧運金牌的光環,並未幫道館帶來太多益處,除了是外地人外,過去的成就讓她被放大檢視,「他們看的是你教得好不好,不是你多有來頭,加上許多質疑的聲浪,壓力非常大,但我決定樂觀面對,還有當選手時那股不服輸的韌性。」
陳詩欣為此到處觀摩,學習如何做一位跆拳道教練,花了很多時間鑽研,才摸索出自己一套教學方式,且高興地發現,花蓮的小孩尤其原住民都非常有天份,是值得耕耘的地方。
從2008年定居花蓮起,漸漸地陳詩欣建立起自己的養成體系,從國小一路到大學各層級選手皆有,2014年世少金牌巫冠潔,2015年光州世大運國手董人維,還有搏擊、泰拳國手潘弘旻,都是她一手培育的學生。
董人維是陳詩欣第一位當上成人級國手的學生,而潘弘旻也是陳詩欣一手栽培,後來成為泰拳與搏擊國手,在國外賽事大放異彩,陳詩欣也是其中一位推手。
陳詩欣說,潘弘旻是非常乖巧的孩子,也很努力,但體型練跆拳道相當吃虧,當然並沒有放棄栽培,只是努力許久依舊無法突破,後來透過關係,在搏擊散打協會理事長張恩煌幫忙下,轉戰格鬥技領域,「他現在還是會回來道館幫忙教小朋友。」
同樣地,陳詩欣沒有忘記栽培她的國家隊,今年亞少跆拳賽的中華隊教練,不會是她最後一次效力國家隊,「只要國家需要我,我隨時接受徵召,畢竟那裡是培養我的地方,我很樂意回饋所學!」
▲(圖/記者洪偵源攝)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