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雲

打造本土最強聯賽? SBL得先學會說自己的故事

▲達欣主場周林宜輝、梅奧,台啤塞瑟夫、黃聰翰。(圖/籃協提供)

▲SBL傳統勁旅達欣選擇退出,對國內籃壇造成極大衝擊。(圖/資料照)

記者杜奕君/台北報導

2019年的夏天,對台灣籃壇來說是相當動盪不安的一段時間,從去年便傳出有意推動的職籃,確定在7月底宣告破局,也讓未來台灣籃球的最高殿堂,仍將由SBL聯賽所扛下。本屆中華藍領隊陳建州先前曾喊出,希望台灣籃球要打造出本土最強聯賽,但SBL或許得先學會「說自己的故事」取得球迷認同才是關鍵。

在CBL職籃正式宣告破局「明年再來」後,眼前台灣籃球最高殿堂的重任,又回到了SBL聯賽,但面對上季冠軍富邦勇士可能出走轉戰ABL東南亞職藍,未來的SBL究竟該以何等新面貌重整,對台灣籃球來說,絕對是至關重要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籃協方面先前就喊話,為了避免上季行銷過於倉促狀況重演,新賽季的SBL在行銷包裝上,將會提前找到負責單位,盡早規畫執行。

但除了這些基本面之外,SBL近年來最欠缺及令外界詬病的,其實是「說故事的能力」,相較於大陸CBA聯賽各球團背後的龐大財力,SBL現有球隊的規模,或許完全無法相提並論,但相較於日本、南韓其職業聯賽,或許台灣的籃球會有更多對比及效法的策略出現。

以日、韓為例,聯賽本身在社群媒介的操作上,都下足重本與苦心,反觀SBL經營至今16季,不僅聯賽官網建置陽春,就連相關社群媒介的操作,都相當草率且無法有效凝聚球迷,所謂的「主場日」活動,最終只流於形式。

聯賽若想獲得關注,吸引球迷絕對是不二法門,但SBL在這方面確實缺法有效率、有計畫性的作為,也讓關注度總是呈現低迷。

另外,球團在「少賠為上策」的心態下,對於球迷及周邊商品、活動的經營顯然也無法打動球迷,當「球星」無法透過塑造形成並引起關注,整體聯賽自然無法獲得人氣,連帶的結果就是球員失去打球的誘因及動力,長遠下來就是場無止境的惡性循環。

因此,如何找到「說故事的人」,讓SBL擁有屬於自己的台灣籃球故事,讓球員除了比賽之外,有更多面向取得球迷的共鳴及認同,或許這才是台灣本土聯賽體質能夠強盛的重要關鍵。

▲璞園吳宏興,達欣邱大宗、林宜輝、B.戴維斯、彰化體育館。(圖/籃協提供)

▲SBL近年來觀戰人數呈現下滑。(圖/資料照)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熱門新聞

道奇止7連敗!羅伯斯:果然是翔平開始 曝明星賽後登板規劃

溫網114年首見!斯威雅蒂「雙蛋」封后 對手愣住賽後痛哭

只為讓大谷投球?美媒轟道奇「搞牛棚日拖垮全隊」:他去年沒投也奪冠

大谷翔平3局無失分奪4K!最速飆160:球速是自然投出來的

悍將主場球迷不雅舉動引爭議 球團將強化控管

快訊/賀丹、賀博瓊斯盃上演爆扣秀 中華藍隊首戰34分大勝澳洲
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