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呂忠翰、張元植登頂Makalu。(圖/K2 project 提供)
體育中心/綜合報導
台灣青年登山家呂忠翰、張元植,將於6月14日啟程巴基斯坦,準備挑戰世界第二高峰、海拔8611公尺的K2。若能成功登頂,將寫下台灣登山史新紀錄。
兩人今(29日)分享挑戰K2的準備,並感謝支持群眾募資計畫「K2 Project」的應援者。這是台灣史上第一個登山群募計畫,自四月18日上線以來,獲得超過1600人相挺,募資金額超過500萬元,距募資結束、5月31日23:59剩下兩天,群募總發起人詹偉雄期盼獲得更多支持,滅火器樂團主唱楊大正,今首度公開獻唱K2應援新曲,也與應援者群唱〈島嶼天光〉,用行動支持K2,We Too!
張元植、呂忠翰已於本月15日,成功登頂世界第五高峰、位於尼泊爾的馬卡魯(Makalu)峰(8485公尺),同日登頂的還有台灣登山女傑詹喬愉。這是台灣人首度登上這座高峰,其中,呂忠翰採無氧方式登頂,別具意義!
▲呂忠翰無氧登頂。(圖/K2 project 提供)
全世界共有14座8000公尺以上的高峰,其中,K2位於歐亞大陸中心最荒涼地帶,攀登難度遠超過世界最高的珠峰(聖母峰/8848公尺),光是要抵達攀登起點的基地營,就要跋涉冰河長達7天7夜,至今,全球僅460人左右登頂成功。
呂忠翰、張元植選擇先攀登高度8485公尺的馬卡魯峰,作為挑戰K2的暖身,希望了解在那樣的海拔高度,兩人身體的適應情況。在馬卡魯攀登期間,共有四人死亡,其中一人為雪巴。
「這次的攀登還滿順利,策略上與預計差不多,沒有太多失誤。」呂忠翰表示,「相較去年攀登南迦帕巴峰,今年心理上相對輕鬆。」呂忠翰坦言,原本也會擔心自己在8400公尺以上的狀況,「但比我想像中容易。接下來準備面對K2、8600公尺的高度,要更專注,滿有信心的!」
無氧成功登頂馬卡魯峰,呂忠翰瘦了6公斤,「其中4公斤是肌肉」,他說,「在7000公尺多住了兩晚,消耗其實滿大的。」在評估身心狀態後,呂忠翰仍選擇無氧方式攀登,他笑說,「元植一直說吸氧很舒服、很暖和,對我這種手腳冰冷的來說,真的太邪惡啦!」
▲呂忠翰、張元植。(圖/K2 project 提供)
相較於學長呂忠翰,張元植此行完全沒瘦。張元植說,「多少有點贊助壓力,希望以成功登頂為優先。」張元植說,攻頂當天雪巴狀態不佳先撤了,「半夜出發、氣溫零下20幾度,覺得自己還是有點怕怕的,決定吸氧、安全點。」
「馬卡魯比我想像中難一點點,但行前功課都有做到。」張元植說,從第二營到第三營,直上八百公尺大陡坡,整段都是岩石混冰雪地形,「有難度。」呂忠翰也同樣認為,這一段比想像中難一些,消耗較大。
有了馬卡魯的登頂經驗,張元植說能了解到那高度的情況,他有信心地說,「若在K2天氣好、用氧氣的話,『相信一定可以登頂』,自己的身體不會當機。」他也說,「若有機會的話,會嘗試挑戰用無氧登頂K2。」
馬卡魯登頂返國後,元植笑說,「媽媽做了一大堆菜給我吃,我上山末梢神經會冷,回來媽媽特別燉湯、冬蟲夏草雞湯啦!」
兩人預計在6月14日再度啟程,經北京轉飛巴基斯坦,估計K2攻頂時間落在七月20至25日左右。這段期間除了休息、也仍維持輕度訓練。談到K2群募計畫獲得許多支持,張元植說,「大恩不言謝,我會認真爬!」呂忠翰說,「一回來台灣,知道募資情況,覺得有些不知所措,很多不認識的人很支持,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感謝大家。」呂忠翰強調,「攀登八千公尺高山,我們希望把最重要的『探險精神』帶動延續下去!」
【張元植小檔案】
30歲
綽號:老張、八千張
星座:天蠍座
家庭:未婚、有女友
現職:高山工作者
學歷:東海大學社會系畢業
重要登山資歷:
2004年 北美最高峰Denali(6194公尺)登頂
2007年 南美最高峰Aconcagua(6962公尺)登頂,創台灣最年輕紀錄
2009年 完成台灣中央山脈大縱走
2014年 世界第12高峰Broad Peak(8051公尺)登頂
2019年 世界第5高峰Makalu(8485公尺)登頂
其他活動資歷:2012年 完成「國際蒙古拉力賽」
【呂忠翰小檔案】
35歲
綽號:阿果、呂果果
星座:獅子座
出生地:彰化鹿港
學歷:全人實驗中學畢業
現職:全人實驗中學特聘教師
身高/體重:171公分∕75公斤
興趣:運動(打籃球、游泳等)
登山經歷:
台灣目前唯一、「無氧」登頂五座八千米高峰者
2013.7.17 海拔8035公尺/迦舒布魯II峰(G2)登頂
2014.7.23 海拔8051公尺/布羅德峰登頂
2017.9.26 海拔8163公尺/馬納斯魯峰登頂
2018.7.09 海拔8126公尺/南迦帕巴峰登頂
2019.5.15海拔8485公尺/馬卡魯峰登頂
【K2介紹/文:張元植】
海拔8611公尺。攀登死亡率26.5%
世上唯一一座沒有原生地名的山峰,可見它的荒遠;對任何視野可及的人類聚落,它都遙遠到不值得賦予意義。於是從十九世紀起,它就以英國測量隊給予的代號:K2,流傳於世。
但在登山者的世界,它可能是少數還被人們傳頌、記憶的「第二」。
二十世紀九○年代中葉,當商業登山大舉進駐聖母峰,沒啥經驗的客戶,都能在氧氣及雪巴嚮導護駕下步上世界之巔,這個巔峰的光環也就不那麼璀璨。
「聖母峰是有錢人的遊戲,K2則是登山家的聖杯」K2以它的陡峭、艱難與變幻無常,在商業浪潮中繼續保持它的孤高。
作為最後一座尚未有人在冬季登頂的巨峰,近年,每當狂嘯的季風籠罩,世界的目光都會集中在它龐大的山體上,等待哪一群瘋子去實踐這個未曾有人完成的夢。
【馬卡魯介紹/文:張元植】
海拔8485公尺。攀登死亡率8.6%
由西往東看,藏身在聖母峰與洛子峰(Lhotse/8516公尺/世界第四高峰)之後那座黝黑陰暗的金字塔,就是馬卡魯峰。
Makalu在當地語言中意為Big Black—大黑,正是指它那龐大高聳的西壁,它陡峭到無法讓冰雪駐留其上,因此永遠以剛硬的黑色岩石示人。
這面山壁無疑是個傳奇。成長自歐洲阿爾卑斯山脈的攀登者,信奉著阿爾卑斯風格(Alpine Style)的攀登哲學,認為登山的本質就應是純粹而公平,僅以強大的個人能力面對高山的挑戰。但目前,這套在馬卡魯尚未行得通。懸垂的西壁在擊退許多當代最頂尖的登山者後,終於被蘇聯國家攀登隊以軍事化的大規模作戰攻克。
但是更耐人尋味的,則是隨後引發的,關於登山風格與倫理的論戰。
如今,以阿爾卑斯風格攀爬馬卡魯西壁,依舊是屬於未來世代的終極難題,等待最有創造力的攀登者克服。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