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陳玟陵參加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。(圖/資料照)
記者洪偵源/綜合報導
17日在土庫曼阿什哈巴德開幕的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,擁有需多充滿特色的技擊運動項目,光是角力就有3種,連同相近同樣以近身纏鬥為主就有6種之多。
亞奧運認可的角力,自然為當中一個項目,中華隊由2016年里約奧運教練林銘軒帶隊,當屆國手陳玟陵,以及世青角力賽銅牌張惠慈,加上亞青少銅牌張禹萱都在此次參賽名單中。
除此之外,亞室運還有傳統角力,傳統角力為UWW(United World Wrestling,世界角力總會)認可國際競賽項目,較為接近古代的角力特色,需穿著類似柔道服的服裝,很容易區別。
傳統角力被認為較接近柔道,一般柔道選手多半會參加此項目,計分方式與亞奧運項目的角力也有所不同。
亞室運尚有帶式摔角項目,或稱帶式角力,也是歷史悠久的一項運動,每個地區隨著文化民情不同,規則略有不同,顧名思義裝備中最顯眼的就是道帶,也分古典式與自由式。
其實角力是人類最古老的運動之一,從人類最原始、最自然的謀生本能動作而來,不同地區文化薰陶不同而有各自的特色。
克拉術也本屆亞室運項目,中華隊本屆派出鄭玉兒、楊憲慈、李婉婷、黃君達、高嘉璟以及鄒佳雯6名選手出征。
▲克拉術。(圖/取自亞洲沙灘運動會官網)
克拉術算是「沒有寢技的柔道」,沒有地板戰,站立纏鬥時,與柔道類似,但限制上沒有柔道這麼嚴格,腰帶、衣服都是允許的抓技範圍。
另一個近身纏鬥為特色的還有桑搏,中華隊由楊雅鈞和李佳怡出戰,桑搏一詞來自俄語,意思為不帶武器的防身術,也被稱為俄羅斯擒拿術或俄羅斯柔術,結合抓技、寢技、站立格鬥等特色。
還有一項是柔術,就是柔道演化的前身,源自古日本戰場上的戰鬥技能,1882年嘉納五郎改良柔術創立柔道後,兩大運動各自發展,最後柔道成為日本國技之一,還進軍奧運項目,本屆亞室運柔術我國並未派隊。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