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達欣團隊接下來的動向引發外界關注。(圖/籃協提供)
記者杜奕君/台北報導
台北達欣工程籃球隊17日發出正式聲明,將球隊定位「重返甲組」,確定成為SBL現有7隊中,首支表態拒絕進軍「職業化」球隊,達欣此舉無疑是對緩步進行的職籃投下不信任票,後續是否引發連鎖骨牌效應?仍不得而知,但職籃vs.堅定續存的SBL未來該如何演變發展,恐怕將是台灣籃壇接下來的熱門話題。
達欣男籃今日下午發出聲明稿,表示在投入國內籃運超過40餘年情況下,達欣現階段在投入超過10億台幣資金後,決定將重返甲組層級聯賽,持續為基層籃運紮根。
但達欣率先拋出退回甲組聯賽,等同於變相對目前積極推動的籃球職業化投下不信任票,若加上先前傳出對職籃意願不高的裕隆,未來職籃若強勢推行,很可能也將面臨「7缺2」,僅有5隊甚或更少隊伍加入的狀況,對台灣籃球現況來說,絕對並非好事。
事實上,所謂的籃球職業化即便早有傳聞成立辦公室與操盤手進駐,但目前進度仍呈現停滯不前狀態,特別是早早選定的「新台北籃球聖地」和平籃球館,也因為場租訂金遲遲未能到位,造成職籃賽制、賽季甚至是參賽球隊都遲遲未能定案,職業化也因此陷入無解僵局。
現階段在職籃vs.SBL可能形成「搶隊伍」局面下,究竟職籃能否湊足隊數開打,又或是職籃真能成立後,SBL旗下隊伍究竟為何,都充滿不確定變數。
過去各球團負責人都或多或少曾點出,成立職籃固然是好事,但如何避免「換湯不換藥」窘況,找到吸引球迷進場之誘因,或許才是能促使球隊加入開創新局面的重要關鍵。
另外,當初在職業化政策推動時,對企業最大誘因的「球隊稅務減免」,最快也要到7月份態勢才會明朗,即便有消息指出職籃將於6月份宣布開打,但未來台灣籃壇的整體發展究竟如何變革,恐怕仍充滿種種挑戰。
▲達欣在SBL奮戰16個賽季後宣布退回甲組聯賽。(圖/籃協提供)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