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劉書銘。(圖/大會提供)
體育中心/綜合報導
田徑出身的劉書銘,國小畢業時歷經千辛萬苦才得圓自由車夢,讓他更懂得惜福,堅持「不浪費每一次的心跳」。他要求自己,每一場比賽都要全力以赴,劉書銘強調:「光是『盡力而為』是不夠的,那感覺帶著一點遺憾。」
1986年10月22日出生的劉書銘,就讀高雄林園國小四年級時,因為跑步速度快,被田徑隊教練相中,跳高、跳遠、跑步等項目輪流練習,其中跳遠的成績尤其出色,曾獲得全校跳遠比賽第一名、以及高雄縣第二名。
劉家銘家境不好,兩歲時父親便辭世,母親再嫁後,繼父和他的兒女不尊重媽媽,9年後父母離異。劉書銘最氣的是,國小畢業時被繼父送到台東體中,這讓看到同學騎乘登山車的霸氣,也想要奔馳林道的他,很失落。
急壞了的劉書銘只好向媽媽求救,為了幫劉書銘圓夢,林園高中教練張慶瑜受劉媽媽之託,帶著子弟兵一行十人從高雄騎著腳踏車,翻山越嶺到臺東市,強勢地從教務處拿回國小畢業證書,劉書銘才得以重新報考林園高中,並加入自由車隊。
所以劉書銘常說,林園高中自由車隊教練張慶瑜,是他的貴人,讓他的人生從黑白變成彩色。「沒有他,就沒有現在的我,張教練就像我的父親一樣。」
無論跳遠或自由車,劉書銘說,揮汗運動的時候最快樂,用運動鍛鍊自己,讓他保持最佳狀態,每次突破都讓他朝夢想更近一步,也讓他學會吃苦耐勞。「自由車讓我找到自信心、成就感、對生活的熱情,和讓自己快樂的力量,這是最棒的!」
自由車給了劉書銘自信和目標,但因為經常在外地訓練、比賽,陪媽媽的時間少之又少,讓他很自責。拿到第一面全運會銀牌賺到的8萬元獎金,劉書銘全交給媽媽媽作為小吃攤創業金,「感謝媽媽辛苦拉拔我長大,並全力支持我的單車夢。」
靠著天份加努力,劉書銘成為林園高中車手中首位考上臺灣體院 (台灣體大前身)者,無奈為了經濟因素,唸了三個月便忍痛休學,回老家在五金行擔任基礎修配工,還好後來有機會到明道續圓升學夢,並在去年畢業,稍稍慰藉心中的遺憾。
當劉書銘萬念俱灰,以為接下來無法騎車,準備入伍當大頭兵之際,師母告知他可以申請補充役,結果真的以亞洲登山車賽國手資格及全運金牌入選補充役,「從那時開始,我便告訴自己,不要浪費每一次的心跳!」
退伍後劉書銘在教練張慶瑜引薦下,得到航翊公司協理楊銘晉賞識,到航翊擔任測試車手,公司給他很大空間,比賽只求盡力,安全第一,讓他可以兼顧工作和興趣,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練車。
雖然航翊公司沒給他壓力,但劉書銘說:「訓練要精進,一定要有相當自虐性;為自己找藉口的人,永遠都不會進步。」這樣高的自我要求,無形中給自己很大壓力,在2011年3月得了自律神經失調,所幸經藥物調理後已得到控制和改善。
而劉書銘也沒辜負航翊的栽培,2008年拿下AMD環花東自行車賽第二站冠軍、2009年香港東亞運動會公路車團隊計時第四、全運會公路車、登山車越野賽雙料亞軍,並披中華隊戰袍,在2012年環東爪哇國際自由車賽總排名第五。
2014年加入高士特洲際隊後,劉書銘時時提醒自己:「職業隊講求團隊合作精神,不能有太多個人主義,要學著為車隊貢獻,要學習傾聽、溝通。」
身為職業車手,壓力無所不在,劉書銘正在學習跟壓力和平共處,「保持對自由車的熱情和渴望,努力做到盡善盡美,這就是進步的催化劑;有了熱情,自然能享受逆轉壓力的過程,遇到逆境也不會動搖。」這是他對自己的期許。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