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施懷勛操作Karma Zone。(圖/施懷勛提供)
記者潘泓鈺/台北報導
中華職棒今年轉播開始出現電子好球帶,提升球迷觀賽體驗,歸功於部分球團在主場架設「Karma Zone」系統,這是由台灣工程師施懷勛在台體大運動科學研究專案中催生出來的。這套系統比過去大聯盟使用的Trackman更加強大,不只好球帶的分析,透過高速攝影機捕捉的影像擁有多種用途,Karma Zone最特別的是能夠擴張功能,創造無限可能。
畢業於台大生醫電資研究所的施懷勛,是系隊棒球成員,對棒球科學擁有濃厚興趣的他,在學期間就嘗試寫一些小作品解決打球、看球問題。畢業後在科技業待過2年,看到PTT棒球板一則台體大應徵研究助理的徵才文,就進入了黃致豪教授主持的「科技部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」子計畫,期間開發出Karma Zone的電子好球帶和影像系統,Karma Zone後端則是用生成的影像資料,配合台大吳育任教授實驗室的骨骼三維重建研究,建立球員運動力學模型並加以分析。
「Karma Zone 的 Karma 有因果輪迴的意思,象徵這套系統著重的是『脈絡』,而非『結果』。過去大聯盟使用的Trackman系統是透過雷達抓取球的移動,並以數字呈現結果,而Karma Zone是利用高速攝影機,所以能夠抓取球出手的瞬間、進到好球帶到打者擊出球的影像畫面,它能夠呈現整個脈絡,且也能呈現好球帶立體的資訊,投手、打者都能夠利用影像畫面來檢視自己的動作與所有細節。」
▲施懷勛請益大聯盟費城人AI團隊。(圖/施懷勛提供)
Trackman系統的弱點就是,所使用的雷達技術只能抓取球的軌跡而沒有球員的資訊,大聯盟也在2020年全面以鷹眼系統取代Trackman。施懷勛開發的這套Karma Zone以影像呈現資訊,能夠讓球員與教練以最直接、明瞭的方式,了解系統所呈現的數據。
「透過1秒300張的高速攝影機,Karma Zone能夠捕捉投手、打者的所有動作,從投球出去的出手點到進壘、打者擊出去,球的軌跡、打者擊球初速、仰角,這套系統都能夠做到。Karma Zone最特別的是它還能夠擴充功能,目前是以投、打為主,未來可以擴充到內野與外野,若增設其他視野的相機,進而可紀錄更多防守者跑動、捕手Pop Time等防守數據,以及跑壘速度等多元化進攻數據,是一套CP值相當高的系統。」
施懷勛表示,台灣有如知名YouTuber台南Josh等數據分析人才,這方面人才是足夠的,但他們缺少能夠分析的數據樣本,因此在他進入黃致豪教授的團隊時,他就想開發一套這樣的系統,來補足台灣棒球科學環節中最缺少的那一部分。
一開始從台體大開始架設,後來味全龍二軍基地斗六棒球場,再到統一7-ELEVEn獅主場台南球場、富邦悍將主場新莊棒球場,這也是讓中華職棒轉播開始有好球帶提供球迷參考。
「如果PTT要發炸裂文,應該沒有人比我還要快,透過Karma Zone系統呈現的擊球初速與仰角,我可以在球被擊出的時候,就推斷是否為全壘打。」
▲施懷勛架設Karma Zone。(圖/施懷勛提供)
施懷勛表示,Karma Zone不只能夠做棒球數據的研究,透過高速攝影機捕捉的畫面,也有機會監視投手疲勞程度,「透過高速攝影機的觀察,可能就能看出一些投手在用球數的哪個階段姿勢開始跑掉,教練團可利用這樣的資訊來分析該名投手的用球數極限,也能夠避免受傷的風險。防護員也可以透過這些影像,分析該球員可能受傷的時機與部位。」
影像的另一個好處,就是能夠讓球員用最簡單的方式,了解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,「棒球數據研究者與球員之間的溝通,是整個棒球科學運用很重要的關鍵。如果只跟球員講『數字』,他不一定能體會,但拿出『影像』來看,他很容易就能懂,影像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。」
不只Karma Zone的開發,施懷勛也利用高速攝影機製造室內牛棚觀察室,4支鏡頭捕捉不同的角度,一人就能夠進行所有操作,紀錄球的出手點、扣球變化、軌跡以及跨步等姿勢上的問題,不只能夠檢視投球機制,還能夠用來做「球路開發」,而這也是他未來想要打造的「棒球實驗室」。
施懷勛認為Karma Zone不只能夠運用在情蒐對手,還能夠用在觀察自己的缺失,且近年有不少日、韓職球隊來台移地訓練,還有冬盟、12強賽來台灣出賽,Karma Zone若在台灣所有球場架設完全,就能夠用來情蒐國際賽對手。
離開台體大之後,施懷勛創立「有球科技」公司,持續開發更多功能的棒球科技以及更全面的好球帶系統,而他也在積極的打造心目中的棒球實驗室,持續燃燒對棒球的熱情,也希望棒球科技能夠在台灣蓬勃發展。
▲棒球實驗室操作與影像呈現。(圖/施懷勛提供)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