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雲

杜哈亞運壓到郭泓志簽名 台電張善源好糗又委屈

台電張善源回顧排球路(圖/中華排協提供)

體育中心/綜合報導

張善源的排球路笑中帶淚。杜哈亞運時,他簽名時字壓在郭泓志的簽名上,被罵翻;97年被毒品通輯犯的車撞傷,衰到爆,還差點斷送排球路;企排11年下半季傷癒再出發,張善源期盼能擺脫受傷陰霾,讓大家看到全新的「閃丸」。

>>>更多世界棒球12強錦標賽在這裡 <<<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民國77年2月25日出生的張善源來自屏東,原本打網球,國小五年級時,班導師看他身高不錯,因此和排球結下不解之緣,從烏龍國小、東新國中打到高英工商,精湛的球技為他贏得臺電公司的合約,高中畢業就加入臺電男排至今。
他有個可愛的綽號叫「閃丸」,「就名字善源的臺語發音啊!」參加台電排球夏令營小朋友都叫他「閃電丸子」

排球路上,張善源最大的困擾是傷痛。「高中時有一天早上起來,突然發現腳無法使力,檢查後才知道是膝蓋受傷,休息了半年多。那陣子家人也很擔心,我一度要放棄,但心想都練那麼久了,實在是不甘心,最後還是繼續練。」

但天有不測之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!民國97年有一天張善源打完企排,開車回屏東路上,被毒品通緝犯的車子撞個正著。「當時對方的車時速應該破百吧!我車頭剛要出巷口,往右邊查看有無來車時,就直接被撞,車子轉了好幾圈。」

那次車禍較嚴重的是脖子受傷,壓迫到神經,結果聞訊趕到醫院的張爸爸,看到張善源時還問他:「有看到我兒子張善源嗎?」讓他哭笑不得。「因為撞車的瞬間,我的臉撞到方向盤,右臉腫起來,而且滿臉都是血,連老爸都認不得我了。」

這場車禍,讓張善源整整休息了一年多,完全沒碰球,再回到球場時,張善源說自己好像根本不會打排球,但他沒有放棄,就讓一切歸零,重新學起。「我一直問學長,自己攻擊、接發球動作那裡有問題,慢慢修正,才逐漸找回球感。」

就讀高英工商時期,張善源便入選中華青少年、青年男排代表隊,披中華隊戰袍征戰多場國際賽,張善源印象最深刻的,是杜哈亞運,倒不是因為自己或中華隊的表現好,而是因為他出了個大糗。

台電張善源回顧排球路(圖/中華排協提供)

當時中華代表團團本部要求所有選手在大海報上簽名,結果張善源簽名時有部分壓到郭泓志的簽名,被罵了一頓。專注在排球領域,根本沒留意其他運動的他,當下還不解為何被罵翻,「回國後看了棒球新聞,才知道郭泓志那麼有名。」

高中畢業便進入臺電的張善源,從企業二年排球聯賽開始打起,雖然國一便從167公分長到破一百八,但187公分的身高在排壇並不算高。「我知道自己不夠高,所以特別加強重量訓練,提升自己的彈跳和空中滯留能力。」

張善源說,排球讓他得到穩定的工作、溫暖的家、還有一群很好的朋友和隊友,也希望排球能讓更多的人看見和喜歡。這一路上最感謝的人?張善源說:「國小、國中到高中栽培我的楊同意主委、楊慶聰教練和沈柏儂教練。」

婚後,老婆洪綵靚和小名「哈尼」的女兒涵甯,成了張善源打球最大的動力。「每次要比賽時,老婆和女兒都會給我加油打氣,不管表現好壞,她們都叫我別氣餒,再加油。」

企排十年下半季,張善源躍起攻擊後落地時扭傷腳踝,接受中醫跟復健治療,但腳踝還是緊緊的,心中也有著害怕再扭傷的陰影,明顯影響到上半季的表現,好在下半季漸入佳境,交出亮眼的成績單,重新躋身臺電「得分之錀」行列。

一路走來,張善源視「黃金左手」林顯丞為學習對象。「他處理球很細膩,打球的態度也值得學習。」張善源期盼,臺電能拿下企排十一年冠軍,「還有就是,別再受傷了!」源同時也以過來人身分提出建議:「如果受傷了,就一定要好好休息!等把傷養好了再出發,如果傷還沒好就急著復出,萬一復發會更嚴重,那就得不償失。」

企排今年每場比賽觀眾都很捧場,讓張善源很窩心。「我是不知道我有沒有球迷啦,但我希望球迷們只要有空,都能到場幫支持的隊伍球員加油(當然最好是幫臺電加油啦!)有你們才有我們,謝謝所有排球人。」

台電張善源回顧排球路(圖/中華排協提供)

接收更多精彩賽事,歡迎加入《ETtoday運動雲》粉絲團

超完整籃球新聞與賽事
熱血加入「ET籃球瘋APP」
→ 
iOS:
https://goo.gl/tqiguI  
Android:https://goo.gl/tsOfNe

喚起足球魂!燃燒心中小宇宙 
下載「ET足球瘋APP」看遍世界足球賽
iOS:https://goo.gl/YQEXox
Android:
https://goo.gl/pNyOdl

關鍵字: 企排張善源運動人物

分享給朋友:

熱門新聞

陳子豪FA轉隊補償兄弟 葉總思考保護名單

大聯盟傳奇殞落!名人堂盜壘王韓德森辭世 享壽65歲

特攻15人「上吐下瀉」掛病號 攻城獅新主帥威森領軍奪勝

網羅7屆明星一壘手 洋基組成4星MVP打線

林書豪頭部被打爆血 戰神主帥許皓程否認蓄意傷人

奈勒兄弟檔分道揚鑣!守護者、響尾蛇完成重磅交易
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