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因為電子護具的特性,朱木炎這種類型的選手快要絕跡。(圖/資料照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記者洪偵源/台北報導
2004年雅典奧運替我國打下男子史上首金的跆拳道好手朱木炎,變化多端觀賞性極高的足技,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,但在電子護具問世後,這類打法的選手已逐漸絕跡。
全大運戰場上,還有當年朱木炎影子的,幾乎看不到,昔日「飛人型」的王炳順、李偉豪以及侯光武,都為了遷就電子護具的特性,不得不捨棄過去滿場飛奔的習慣。
拿下全大運58公斤級金牌的侯光武,高中時期飛躍及轉身動作使用得頗為頻繁,他坦承上大學後已經修正,「其實我比較喜歡自由奔放的打法,但現在的電子護具真的不適合這樣做。」
▲侯光武(圖/記者季相儒攝)
曾入選2015年世錦賽國手的李偉豪也提到:「空中、轉身動作用起來很自在沒錯,但是很耗體力不說,投資報酬率也不高,踢人家10幾腳可能拿不到1分。」
李偉豪說,正是電子護具造成這般景象,轉了半天跳了半天,拿不到分數,對手可能踩個兩腳,就拿到3、4分,只能說時代真的不同了。
2016年里約奧運,我國的劉威廷與摩爾多瓦庫克(Aaron Cook)之戰,就是更為明顯的例子,風格極像朱木炎的庫克,完全被劉威廷所壓制,第一種子就這樣在首輪遭擊落。
庫克與劉威廷代表的,就是傳統護具與電子護具風格的對決,196公分的劉威廷除佔身高優勢外,庫克昔日以快制高,變化多端的戰法完全不管用,完全被劉威廷破解。
華麗且變化多端的足技,是跆拳道吸引人之處,但電子護具出現後,得分以選手腳上的電子襪感應踢擊磅數為依據,久而久之攻擊變單調,還有不屬於跆拳道的怪動作出現。
電子護具扼殺跆拳道比賽精采度,已是公認的事實,但已不可能再走回頭路,只能透過不斷修改規則與改良電子護具來應對。
▲劉威廷。(圖/資料照)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