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英8年/陸銀彈攻勢8年斷10國 靠「踏實外交」成功突圍

▲▼蔡英文總統過境紐約與僑界晚宴。(圖/總統府提供)

▲總統蔡英文推動「踏實外交」突破中國封鎖。(資料照/總統府提供)


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任內,推動多項改革,儘管兩岸依舊冷凍,區域緊張情勢攀升,但台灣也逐漸走向國際被世界看見。《ETtoday新聞雲》推出系列報導,盤整過去8年的10大事件,跟讀者回顧並解析對後續的政治影響,同時一起向小英時代告別。

記者呂晏慈/台北報導

台灣國際處境一向艱辛,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期間,以「踏實外交」政策取代前總統馬英九的「活路外交」,相較前朝極力在不違反一中原則前提下,爭取我國外交空間,蔡政府則聚焦深化與其他國家經貿、科學、文化等領域的非正式關係。與理念相近國家、民主同盟合作成為了推動外交工作的主軸,也是維繫邦交國的核心價值。

然而,不容忽視的是,蔡英文2016年執政後,在中國銀彈攻勢下,仍有多達10個國家與我國斷交,包括聖多美普林西比、巴拿馬、多明尼加、布吉納法索、薩爾瓦多、索羅門群島、吉里巴斯、尼加拉瓜、宏都拉斯、諾魯,使得目前我國邦交數只剩下12個,創下歷史新低。

8年丟掉10個邦交國,向來是在野黨批評蔡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論述,不過,隨著國際局勢改變,邦交國對於台灣的外交空間影響性逐漸減少,執政黨也以「踏實外交」回應他黨批評,例如主張無論哪個政黨執政,中國都會挖我國牆角;當被質疑無法參與世界衛生大會(WHA)等國際組織運作,則會說明已在強化與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洽談實質雙邊經貿合作。

眾所週知,我國努力推動外交工作的努力,不斷受到中國各種阻撓,但由於中美地緣政治衝突加劇,台灣在過去8年間,利用自身地緣戰略與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地位,穩步拓展自身國際影響力與知名度,國際整體挺台力量創下新高,受到矚目與支持的程度前所未見,而且與許多歐美「民主陣營」國家的關係也取得突破性進展。

舉例來說,在美國前總統川普當選時與蔡英文的「川蔡通話」,成為1979年兩國斷交以來首次準元首層級的公開接觸,美國國會也陸續通過《台灣旅行法》、《台北法案》與《亞洲再倡議保證法》等友台法案,鼓勵雙邊高層互訪。

▼蔡英文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(Nancy Pelosi)訪團。(資料照/總統府)

▲▼蔡英文總統111年8月3日上午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(Nancy Pelosi)訪團。(圖/總統府)

美國總統拜登任內,數度承諾協防台灣,也邀請時任駐美代表蕭美琴出席就職典禮、安排兩國副總統於第三國巴拉圭同台,同時國會不分黨派挺台,決議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,亦通過了無償軍事援助的法案,強化台灣防衛能力;2022年8月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(Nancy Pelosi)訪問台灣,隔年蔡英文過境美國時會晤新任議長凱文·麥卡錫(Kevin McCarthy)。

除此之外,台灣也持續深化與日本、歐洲國家的實質合作,例如日本駐台機構「日本交流協會」更名為「日本台灣交流協會」,雙方執政黨建立「台日執政黨2+2對話」機制,就經貿事務、區域安全議題交換意見;歐洲議會各黨派議員達成共識,陸續組團訪問台灣,外交部長吳釗燮也數度訪問歐洲國家,均被視為重要突破。

面對中國不間斷的打壓、在國際社會孤立台灣,蔡政府務實地面對現實困境,以台灣實質需要的議題找尋生存空間,與理念相近國家深化關係。蔡英文本人在外交場域上的談判、折衝、佈局,也成為台灣這8年來逐步提升影響力的主因,她將難解的兩岸問題「國際化」,讓台灣獲得國際社會的關注,加入美日澳、 歐盟等國共同建構的「價值同盟」,藉此成功突破中國外交封鎖。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 ETtoday著作權聲明 ]

政治熱門新聞

相關新聞

讀者迴響

熱門新聞

最夯影音

更多

熱門快報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