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雲

不再為好球帶起爭議 是時候全面採電腦判決

▲老將杭特抗議好球帶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
記者路皓惟/綜合報導

棒球由主審判斷好壞球,早已是比賽的傳統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,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,越來越多輔助工具幫忙檢視好壞球,也顯示人眼的判斷免不了出現誤差,為了減少誤判的發生,專家表示是時候全面採用電腦來辨別好壞球。

投球測定系統PITCHf/x,在2008年於大聯盟30座球場設置完畢,系統紀錄棒球進入本壘板的速度和軌跡,同時提供最快球速和球路軌跡分析,也用來顯示主審的好壞球判定。根據美媒提供的研究報告顯示,近年來主審在好壞球的準度已比過去進步,但仍不到優秀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大聯盟每場球賽平均有288球,打者揮球率46.7%,扣除打者揮棒主審不用判定好壞球外,因此一場約有154需要判定,而從本季準確率86%計算,一場比賽平均誤判21、22顆好球,這數字並不好,若拉到全季來看,約莫有5萬顆球誤判,數據更加難看,所以打者為好球爭論的畫面時常在比賽中出現。

▲投球測定系統PITCHf/x和K-Zone輔助好球帶。(圖/翻攝自ESPN)

數據顯示2008年球季,主審好壞球準確率約83%,今年球季進步到86%,7年時間提升3%準確,尤其好球帶內的好球判定提高,而壞球則沒有顯著差異,不過卻也顯示出好球帶也比以往更大,而不同的主審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狀,即使有PITCHf/x的輔助,錯誤率仍有14%,使得外界開始出現以機器替代真人的聲音。

而大聯盟在2014年實施重播輔助判決,教練可以針對誤判提出挑戰,不過目前好壞球不在挑戰範圍內,好球帶仍是由主審主觀認定,尤其比賽畫面中的K-Zone更能精準顯示是否出現誤判。《ESPN》在今年轉播球賽中,依據打者身高來調整,建置全新3D版的K-Zone,提供全面化的好球帶檢測。

從現有科技成熟度來說,大聯盟全面改機器判決並不是大問題,3D版K-Zone、PITCHf/x兩者成熟的技術都可應用在比賽中,只是革新勢必顛覆傳統,而也衍伸到裁判的生存空間,要改變機器化仍有許多層面的問題需要克服和解決。

▲ESPN全新的3D版K-Zone。(圖/翻攝自ESPN)

>>>接收更多精彩賽事,歡迎加入《ETtoday運動雲》粉絲團

下載《ET籃球瘋》,一手掌握林書豪與其他國內外籃球訊息!

★關注足球球星最新動態,下載「ET足球瘋」APP

分享給朋友:

熱門新聞

快訊/大谷翔平本季首度沒有先發出賽 教頭暗示可能代打

144公里直球「爆頭」影片曝! 台鋼吳明鴻當場倒地送醫

杜蘭特再次聯手柯瑞「機率創新高」 美媒:勇士的最後機會

滿場球探盯古林5局7K失1分好投 雄鷹「誤」事遭獅狠咬

駭人觸身球砸中吳明鴻頭部!雄鷹球團:意識清楚、將留院觀察

「舉重女神」郭婞淳備戰奧運狀況越來越好 被問男友妙答1句
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