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雲

奧斯卡觀點/64場球賽32隊夢想 4年後卡達再續

▲▼ 15萬克羅埃西亞球迷擠爆 歡迎英雄回家。(圖/路透社)

15萬克羅埃西亞球迷擠爆 歡迎英雄回家。(圖/路透社)

文/奧斯卡(拉丁美洲足球觀察家)

「如果那一球沒有烏龍的話!」,「如果那隻手不是放在那位置的話!」但畢竟比賽是結果論,所以開賽第18分鐘,把球頂進自家球門內的是,曼祖基奇Mario Mandzukic,這是事實,沒錯!而10分鐘過後克羅埃西亞的佩里希奇Ivan Perisic也不是省油的燈,馬上來個回馬槍進球,把比數板平。

而法國的第二顆進球,是發生第34分鐘時,一記右側角球開到第二根門柱的右前方,而當時有法國的馬圖伊迪Blaise Matuidi及克羅埃西亞第一顆進球者的佩里希奇,都跳起要頂那顆球,前者碰觸些許,讓球的軌跡有稍微變化,而球就下降打在後者左手上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這時就發生如同偵探劇般的情節,有人報案,受理案情,執法者要求證物,檢調單位提供證據,執法者偵查、思考和判別,嫌疑人轉成被告人,到最後判刑執法,在短短的2分鐘內一氣呵成,決定一支球隊的生死,讓整齣戲的結局,從第35分鐘後,有360度極大的轉變。

▲2018世足賽,法國奪冠歸國,總統馬克宏。(圖/路透社)

2018世足賽,法國奪冠歸國。(圖/路透社)

在國際足壇有許多球員,眾多的教練都認為,這位集業餘足球員、籃球選手、救生員、保鑣、電影演員一身的內斯托爾 比塔納Néstor Pitana,到2003年才固定成為專職裁判的他,不該判定這球是「故意」手球,來執行罰12碼球的「刑責」,包括西班牙傳奇門將伊克爾 卡西拉斯Iker Casillas,透過社交網站對這位阿根廷籍,世界盃決賽裁判的決定,表達不認同並發表意見:「另一個錯誤發生!佩里希奇無法移開他的手。馬圖伊迪想頂球,但沒有看準及頭沒有頂到邊,而球就直接命中佩里希奇,對於我來說,這不該罰12碼球。」

隔日又含蓄表達:「老實說,我不太了解《影像輔助判決》VAR的使用,裁判指出的犯規,不該是判給格里茲曼Antoine Griezmann,執行這次法國的進球,什麼事都沒發生。」詞不達意的表達方式,可能怕國際足總FIFA會找麻煩,畢竟37歲的他,還效力葡萄牙的知名球會。

▲▼ 15萬克羅埃西亞球迷擠爆 歡迎英雄回家。(圖/路透社)

15萬克羅埃西亞球迷擠爆 歡迎英雄回家。(圖/路透社)

但烏拉圭球星路易斯 蘇亞雷斯 Luis Suárez,看懂了他所要詮釋的意思,就馬上附和這位前輩說:「你是有道理的 伊克爾 卡西拉斯除此之外,博格巴Paul Pogba在球場踢球賽球之外也《參與》這次劇情的演出。」在在看到這位南美洲球員,對鄰國這位執法者的判決,表示他不滿的心情!

而球賽繼續進行,「高盧雄雞」分別在第59分鐘由博格巴及第65分鐘的姆巴佩Kylian Mbappe,紮紮實實的把球送進「格子軍團」的門閘內,讓比數來到4比1,當然這場球是決定誰是當今足壇霸主的關鍵賽事,克羅埃西亞總教練茲拉特科 達利奇Zlatko Dalić,藉由換人上場來傳達訊息,要球員奮戰到最後一秒鐘。

而這場球賽第一顆「輸誠」進球的「苦主」曼祖基奇,不願放棄並把握任何機會,在第69分鐘時,趁對方後防線把球回傳給守門員機會,硬是上前逼門將出腳,把球再傳給其隊友時,適時把握住傳球方向,把球踢進法國的球門內,讓比數來到4比2,而這結果也是最終賽事的結束。

▲法國球迷擠爆香榭大道。(圖/路透社)

法國球迷擠爆香榭大道。(圖/路透社)

「贏家歡樂,輸家愁」,而輸家愁這部份,在這屆賽事結尾並沒有發生,兩國總統在頒獎台上,給每位參與賽事的球員深深的擁抱,奪冠的法國,經過20年又再度登上世界足壇頂峰,而克羅埃西亞也展現出小國雄心壯志的作為,讓世人更加了解這個國家史詩般歷史背景,讓許多國家羨慕不已,「格子」可以,「藍鵲」當然也可以!

64場球賽、32個夢想及這屆世界冠軍FRA,2018俄羅斯FIFA世界盃足球賽,在莫斯科市的盧日尼基體育場Luzhniki Stadium,經過整整32天的賽事,終於已經成為精彩足球歷史的一部份,在世足賽結束後的第五天早晨,特發文感謝各位足球觀察家,這些日子一起洞悉足球場內暨場外,所發生新鮮、有趣及「好氣」雞毛蒜皮的大小事,4年後卡達世界盃「再續《球》緣」。

▲▼ 15萬克羅埃西亞球迷擠爆 歡迎英雄回家。(圖/路透社)

15萬克羅埃西亞球迷擠爆 歡迎英雄回家。(圖/路透社)

分享給朋友:

熱門新聞

鞍馬王子「李智凱」痛失奧運門票! 教練:他被硬生生做掉

奧運門票失之交臂!李智凱世界盃杜哈站摘銀 亞錦賽再努力

巴黎奧運機會渺茫! 李智凱恐退休:我已燃燒殆盡了

曾峻岳狂飆158火球 打破中職土投紀錄

他們答應照顧我家人!字母哥曝光簽約NIKE棄愛迪達秘辛

要組「最強斑馬隊」? 溫班亞瑪:我選擇做自己

讀者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