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運金牌陳詩欣曾憂「離開國家隊能做什麼」 籲選手應有合作契約

▲▼台灣首位奧運金牌得主陳詩欣(中)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
▲台灣首位奧運金牌得主陳詩欣(中)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
記者游郁香/綜合報導

台灣在東奧奪下2金4銀6銅,創下史上最佳成績,國光獎金支出達2億855萬元,奪牌選手也跟著爆紅,替台灣奪下首面奧運金牌的跆拳道名將陳詩欣坦承,在她還是選手時曾擔心,「離開國家隊後能做什麼,那個時期的奧運代表隊都很茫然。」她認為國手集訓時應該要受合約保障。
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.

陳詩欣5歲就開始練跆拳,14歲進入國家隊,還贏得世界盃金牌,歷經12年的國家訓練,在26歲那年離開國家隊,如今她已經退役16年,曾獲聘為副教授並轉任教練。

回想起在國家隊的那段時光,陳詩欣坦承曾擔心,「離開國家隊後能做什麼,那個時期的奧運代表隊都很茫然。」她直言在奧運奪牌除了獎金外,能做什麼工作,「頂尖運動員在金字塔頂端,我只是從100人中脫穎而出,頒獎完以後,才是最重要的。」

陳詩欣說,運動員全心投入在專業領域上,除了專業領域上的突破,該如何運用個人特質或興趣,在體育相關產業甚至跨領域發揮自己的長才,能有什麼第二技能,這也很重要。

陳詩欣認為選手應受合約保障,「我問了現役選手,他們希望集訓過程中可以有合約,不只是切結書,只是一次任務,結束後就沒關係。」
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