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把陸當成競爭對手 人大發言人:拉「小圈子」搞對抗破壞互信

記者任以芳/北京報導

大陸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今(4日)12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佈會,由大會發言人張業遂主持會議。準60分鐘的記者,共有八個問題,今年首次未提軍費增長問題,張業遂藉由回答大陸經濟制裁立陶,直接挑明原因就是台灣問題和違反「一中原則」。另外,談到美國把中國都競爭對手,只會破壞中美互信合作,損害自身利益。

張業遂首先介紹,本屆人大大會議程共有10項,包括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等6個報告,審議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(修正草案)的議案、審議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(草案)的議案、審議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(草案)的議案、審議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(草案)的議案等,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。

▲▼2022兩會,大陸全國人大十三屆五次會議記者會今(4日)中午舉行,由大陸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張業遂回答中外記者問題。(圖/記者任以芳攝)

▲大陸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張業遂回答中外記者問題。(圖/記者任以芳攝)

有媒體提問,美國發展芯片把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,是否破壞中美互信與合作?張業遂說,相互尊重、和平共處、合作共贏,應成為新時期中美正確的相處之道。和平共處的關鍵是相互尊重,合作共贏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,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。

他進一步說,美國如何提升自身競爭能力是美國自己的事情,以中國發展為藉口、將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做法,只會破壞中美互信與合作,也必將損害美國自身利益。以意識形態划線,拉「小圈子」,搞集團對抗,都有悖於時代發展潮流,也根本行不通。

談到反外國制裁法是應對西方國家遏制打壓的防禦措施?張業遂說,中國的反外國制裁法是一部指向性、針對性很強的專門法律,突出的是一個「反」字。中國的反外國制裁法是應對遏制打壓的防禦措施,與一些國家的「單邊制裁」有本質區別。

針對外媒質疑中國對立陶宛實行「經濟脅迫」?張業遂表示,立陶宛政府和台灣官方建立來往關係,已經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,違背立方在中立建交時所作的政治承諾。中國政府對此作出堅決回應,是完全正當的、必然的。目前中立兩國關係出現的問題責任完全在立方。在國際貿易中,中國從不歧視任何國家、任何企業,不存在所謂「經濟脅迫」問題。中方希望歐盟採取客觀公正立場,不要將中立之間的問題擴大化或上升至中歐關係層面。

▲▼2022兩會,大陸全國人大十三屆五次會議記者會今(4日)中午舉行,由大陸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張業遂回答中外記者問題。(圖/記者任以芳攝)

▲大陸官方一再強調「動態清零」不是要追求「零感染」(圖/記者任以芳攝)

大陸實行的「動態清零」也是外媒關注焦點,當全球都在適度開放,只有中國採取「清零」會影響經濟發展。張業遂強調,「動態清零」不是要追求「零感染」,事實證明「動態清零」做法符合中國實際情況,路子是對的,效果是好的。無論從確診、死亡、經濟發展的數據來看,中國都是世界上防疫工作最成功的國家之一。

最後,他指出,到目前為止,中國已經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1億劑疫苗,佔中國以外全球疫苗使用總量的三分之一,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。中國一些企業已同多個發展中國家合作生產並灌裝疫苗,同多個發展中國家簽署聯合生產疫苗協議,初步形成了超過10億劑的年產能。

談到中國發展民主制度,張業遂指出,全過程人民民主有兩個關鍵詞,一個是「人民民主」,一個是「全過程」。中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,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。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,實踐最有說服力,這個國家的人民最有發言權。張業遂表示,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。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 ETtoday著作權聲明 ]

相關新聞

讀者迴響

熱門新聞

最夯影音

更多

熱門快報

回到最上面